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晚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据悉,本次315晚会首次应用了极具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舞台展示,全方位展示案例细节,欲打造堪比“春晚”高科技舞美。
据晚会报道,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旗下卫浴门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抓取包括性别、年龄在内的个人信息。

该摄像头系统生产商“万店掌”介绍,能通过人脸识别信息解决精准营销,抓取的人脸数据信息累计上亿。另一系统生产商“悠洛客”科技也同样有此技术,均可以在顾客不知情、没有感知的情况下抓取信息,还可以手动添加各种标签,如职业打假人、记者。

此外,无锡一家宝马4S店、MaxMara旗下一家店铺均存在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收集人脸信息等问题。公开资料介绍,“悠络客”推出人脸识别、人形检测、老鼠检测、行为分析、物体识别、ReID等多项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并成功运用到各行各业不同场景,为智慧零售连锁企业及智慧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助力其降本增效。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公司技术团队打造了一套针对连锁企业运营管理的高效运营系统,并陆续为1000多家知名品牌,30万多家门店持续提供服务。
近年来,警方破获了多起诈骗案,不法分子从网络黑市购买大量个人简历信息实施精准诈骗。这些信息精准的简历是怎么来的呢?

记者在各类贴吧、论坛、QQ群里发现,出售招聘平台简历的信息比比皆是。
记者加入了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成员人数上千,进入群里仅仅几分钟时间,贩卖各类简历的消息就超过99条,提示音此起彼伏,应接不暇。一位卖家表示,只需要支付7元,就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最新的求职者简历。在支付了费用后,不到5分钟卖家便发来一份简历。简历内容详尽,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卖家甚至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简历按照年龄、地域、毕业院校等信息进行精准筛选。网络黑市上怎么会有智联招聘的个人简历信息在贩卖呢?一位卖家透漏,只要在智联招聘注册企业账号就可以很容易大量下载这些简历。

随后,记者又分别在前程无忧和猎聘网的企业账户进行体验,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带有求职者姓名、电话、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在内的完整简历。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也缺乏对下载后的简历信息,进行管理和监测。就这样,这些求职简历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被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肆意下载、多次倒卖,甚至流入诈骗团伙手中。
号称是手机管家,却短时间内高频读取手机信息,故意让手机卡顿,从而达到让用户不断点击下载App的目的。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监测。在一款小说阅读软件里,正常阅读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广告。点击后,下载安装了一款叫“内存优化大师”的App,自动清理过程中继续蹦出“清理手机缓存”的提醒,点击后,手机又下载安装了“超强清理大师”。不断地“提醒、下载、清理”,同样的路径接力重复,手机上又安装了“智能清理大师”和“手机管家PRO”。不过几分钟的功夫,4款清理类软件就在手机上安家落户。

那么,这些清理大师真的是在帮你清理手机垃圾吗?测试人员对最后安装的这款“手机管家PRO”进行了测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的副主任何延哲介绍:这款App实质上打开清理的功能非常简单,甚至有些都是没有什么清理效果。这款App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清理手机垃圾,背地里实则在不断偷偷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短短8.75秒,就读取了890次应用列表,读取手机号用户识别码IMSI号1300多次,读取手机设备身份识别码的IMEI号达到900多次。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类App着实不少,十分活跃。它们通过在App里发布广告,诱导老人点击下载。
何延哲介绍:在应用内这种广告来诱导你下载,对于年轻人来讲,这种诱导性的分发,还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对老年人,从生理角度来讲,可能眼神不太好,关闭不掉这些广告,就触碰、下载了。更大的危害在于,这类App驻扎在老人的手机里,不断在后台发送用户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
在UC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

不仅是UC浏览器,在360搜索也有不少类似的广告。
在360上海广告总代理经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称:“在网站里面不能有任何品牌。把微信推给人去聊聊,聊完之后卖产品。”对于这样的广告违规不少代理公司心知肚明。
只提供了一个微信号和产品类型,代理公司很快就制作出一篇内容为减肥、降血糖的自述广告和一篇有问必答、快速问医师的专家答疑广告。
凌晨三点,在河南郑州几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一些商贩并不在市场内销售羊肉,而是在附近货车上交易。

商贩表示,这些羊肉无法通过检测,羊在饲养的过程中,喂了药。羊肉经销商表示,羊是青县来的。青县是河北省一个重要的养羊基地,每年大约出栏70万只羊。关于如何养羊,青县的养殖户对陌生人基本都是三缄其口。在熟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养殖户才向记者透露,这里的羊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了瘦肉精。
“瘦肉精”会在动物组织内形成残留,消费者食用后直接危害体健康。我国在2002年就已经严禁瘦肉精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青县一名饲料推销员称,加瘦肉精这种事“差不多有十年了”。有贩羊的经纪人称,加了瘦肉精的羊“一只多卖五六十元”。当地人在运输过程中,一般会在运羊车上装载几只没喂过瘦肉精的羊应付检查。一肉联厂负责人称:“无锡有客户,天津也有客户,河南也有客户。”记者在屠宰场对羊肉进行了瘦肉精快速检测条检测,结果呈阳性。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青县相关部门一直在严查违规添加瘦肉精行为,但是养殖户说他们都有各种渠道得到消息提前应对。